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繁衍 >> 旅行美文水墨冬韵云台山
古娟华
冬天,不喜欢进山。看惯了夏日的青山碧水,我怕山里绿树褪去叶子,一片暗淡,破坏了心中诗情画意的山水美感。
然而,去年买的焦作云台山年卡将要到期,经不住诱惑,我们还是来到了山里。
未想到的是,虽然树上绿叶褪去了绿色,但那种苍苍茫茫的感觉,恰如中国画中的水墨颜色,真是别有一种风韵。
走进云台山,便如踏进了一幅中国山水淡墨画卷。虽然这幅画卷中少了绿色,但是多了中国风的水墨韵味。
上师范的时候,美术老师教我们做画的那些手法,比如皴、擦、点、染之后的效果,正是冬季云台山的样子。
想起小时候,家里堂屋中间挂的山水画,虽然有淡淡的着色,但是大多是冬日山水的样子。小时候对山林的向往,此时变作了真实。
云台山的山峰,石灰岩居多。石灰岩上的杂树成了苍黑的点缀,此一处彼一处,山顶山腰山脊山脚,仿佛都成了上苍作画点出来的手笔,整个画幅黑灰相间,有一种其他季节没有的美感。
不是春的新绿,不是夏的青葱,没有秋天的五彩斑斓,就是冬天真真实实的大自然。
我以为大山有这样的风格会显得苍凉,可是走进来却发现一点儿也没有那样的感觉。只觉得自己进入了一幅山水淡墨的画卷,心情悠悠,安然自在。
这一年来云台山多次,先去的红石峡,后去了潭瀑峡、泉瀑峡、茱萸峰。这一次算作年底打卡,我们把目标锁定了红石峡和猕猴谷。
红石峡也叫温盘峪,第一次来红石峽的时候,是夏季,人多。这次是年最后一个月,正好是12月12日,山中游客不多。
坐着景区公交车,我们来到了红石峡的停车点。
在红石峡的入口处,从桥上远望,能感受到地壳运动的威力。巍巍的大山,仿佛被一个巨人分饼一般,分作两半,中间分出一道深深的沟壑,那就是红石峡。
每一次来都感到惊心动魄。仿佛巨人的双手有着无穷的力量,他稍一用力,大山便裂开了这道深深的峡谷,仿佛邀请人们走进去,了解地球深处的秘密。低头望,能看到谷底有水,水上有桥,桥上有人,仿佛地球深处有个小人国一般。
沿着曲曲折折的台阶向下去,不久便到了峡谷之中。
抬头向上,会看到来时走过的那座桥已在山顶,仿佛天桥。
身边红石遍地,我们已在刚才所看见的地球裂缝之中。周围悬崖峭壁,皆是紫红色的岩石。一层层岩石,仿佛红烧肉厚厚的肉质,层层叠叠,直直的上下堆放。上面是山顶,顶上有杂草树丛,下面是深沟,谷中碧水淙淙。
身边时而是峭壁,时而是山洞。在一线天向上看,两山夹着一条窄窄的天空。向下看,山谷深深,地形独特,谷中流水哗哗,红石碧水,甚是奇特。
山洞中,彩灯闪烁,山洞外,处处紫红色的岩石。抬头仰望,天空狭窄,低头向下,沟底深深,岩石陡峭,触目惊心。
一边走,一边感叹,这大自然的手笔真是奇巧绝妙,称红石峡为地质奇观,一点都不夸张。
时不时有一座小桥把人引到对岸,沿着山间悬崖,一边走一边看,山顶在天,高不可攀,山谷在下,深不可测。
红石绿水,仿佛是云台山这幅中国水墨画中的一页彩色点睛之笔。让人感叹流连。
如意桥的桥洞里,流水哗哗倾泻,仿佛大山诗情画意的美妙吟诵。
14亿年前地壳运动,大自然的大手笔给云台山留下一条如此绝妙精美的山水画廊,每一次来欣赏,心中都是忍不住的感叹赞美。
只是每次来云台山,人都特别多,挤挤挨挨,有走马观花之嫌。这一次,我扫描了景区讲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