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为什么同是灵长类,猴子会让人感到害怕

发布时间:2024/8/9 13:03:10   
之前写有关猴子的文章,不少朋友留言说看猴子会觉得害怕,有的人说猴子看起来很邪恶,有的人认为无法预料猴子的行为,还有的人提到了“恐怖谷效应”,这些说法不无道理。那么,同为灵长类的猴子,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害怕呢?事实上,“害怕”对于每个人来说,有共性也有差异,比如小时候被某种动物咬过,便会自然而然地害怕它。而人们又普遍对巨大的声响、闪现的物品、异常的安静,以及过高、过冷、过黑有天生的恐惧感。具体到猴子,它们的叫声、眼睛、行为,都导致了人们对猴子的恐惧。首先,叫声。许多猴子的叫声可以用尖锐、刺耳、吵杂来形容,这是它们互相交流、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是对于人类来说那就是折磨。且不说吼猴、叶猴那种震耳欲聋、响彻丛林的叫声,就算是最常见的猕猴,也会用唧唧唧、滋滋滋的鸣叫,彰显它们的存在感,并以此展示自己的实力、护卫自己的地盘儿、对危险做出警报。除了成年猴子,未成年的小猴子也会由于恐惧、高兴、惊吓等各种原因而不停地鸣叫。虽然大多数人不会恐惧叫声,但是刺耳的声音容易让人产生与害怕时相似的生理反应,比如起鸡皮疙瘩等等。第二,眼睛。猴子的眼睛与人类的眼睛,区别最大的地方是有无眼白,人类的黑眼珠(虹膜)、白眼仁(巩膜)很分明,猴子则不同,它们要么虹膜、巩膜颜色相近,要么虽有白色的巩膜,却隐藏在眼睑中,这使得它们的眼神很难捉摸。人类交流时可以依靠一个眼神儿让对方心领神会,而猴子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人们在看猴子时,既无法看到灵动的眼神,更无法摸透眼神背后的心之所想,自然就会有些无所适从。第三,行为。呲牙、瞪眼、攻击都是猴子常有的行为,去过猴山的人基本上都见过追逐打闹的猴子,要是“有幸”看到过猴王争夺战,那场面更是惨烈,而且猴子出击时,奔跑、打斗、逃跑的速度都非常快,伴随着呲牙、露齿,强者叫喊着发起一波波攻势,弱者同样喊叫着一节节败退。而那些与人类接触较多的野生猴子,会直接抢夺人手中的食物,给人造成的惊吓确实不小。另外,猴子也有叛逆的青春期,它们也会由于身心变化出现逆反、好斗等特征,让人心生畏惧。最后,我们来说说恐怖谷理论。这种说法认为人类在看到与自己相似的物体时,会对其产生好感,但如果看到的是具有人类特征,同时又存在一些与人类行为、样貌有差异的物体时,便会心里犯嘀咕,进而觉得害怕,好感度降至谷底,直到确认该物体确实为人类,好感度才会上升。所以肢体不协调的机器人、猜不透表情的小丑、似笑非笑的面具、眼神空洞的木偶,都会让很多人觉得猜不透、不舒服,甚至毛骨悚然。猴子之于人也是如此,一方面,它们虽然与人类非常相似,但是无论是长相细节、惯有行为,还是交流方式都与人不同,更不符合人类社会已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猴子聪明、智商高、善于模仿,不仅会有自我意识和思想,还可能谋划对人类不利的事情,这也就加剧了人们对猴子的恐惧感。其实,猴子在不少传说故事里,都被刻画得亦正亦邪,这也是人们既觉得猴子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又害怕它们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矛盾心理。总而言之,爱之惧之、保持距离,才是人类与猴子这个灵长类亲戚最好的相处方式。你觉得人为什么会对猴子有恐惧感,欢迎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3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