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形状 >> 从水果之王成人人嫌弃的恶果,猕猴
猕猴桃是少见的营养丰富而全面的水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果之王”,同时独受青睐的它又有藤桃、狐狸桃、猴仔桃的花名。
独特沙爽的味道让猕猴桃风靡一时,男女老少都成为猕猴桃的忠实粉丝。但今非昔比,如今的“水果之王”已然变成了人人敬而远之的“恶果”。为何猕猴桃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跌落神坛,今天的科普将告诉你答案。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狐狸桃”猕猴桃不仅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果”,还具有很久远的历史,更是被人称之为“狐狸桃”。从先秦起,就有关于猕猴桃的记载。从《诗经》到《尔雅》再到《本草纲目》,都可窥见猕猴桃的身影以及价值。
“猕猴桃”这个名字,还是《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亲自命名。这三个字生动演绎了它猕猴般的外表以及水蜜桃般的鲜甜。
小小的猕猴桃呈长圆形,是个典型的“表里不一”的家伙。猕猴桃外表长着深褐色的带毛果皮,里面则是敦厚的绿色果肉,内核蕴含多排黑色种子。
未成熟的猕猴桃,果皮与果肉难以剥离,吃起来还有一股生涩的滋味。而成熟的猕猴桃则能让人老远地闻到清爽的香味,果皮和果肉剥离起来更是轻便。
猕猴桃喜欢气温低、草丛丰厚、土壤肥力强的地方,因此它们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在生殖上,它们是雌雄异株,发育较快,果熟期集中在8月至10月。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至10月发育成熟的水果一般都具有较为甜爽、温润的口感,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猕猴桃就是凭借“表里不一”的反差感,以及甜润的口感获得古代人民和现代人民的喜爱。
“水果之王”并非浪得虚名猕猴桃获得“水果之王”的头衔完全靠的是实力,现有较为著名的品种是龙藏红、和平1号、黄金果、刺毛猕猴桃。除了在口味和视觉上有所差异之外,它们的价值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猕猴桃具有全面而丰富的营养,除了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之外,还具有预防坏血病、清热解毒的功效。在食用价值上,猕猴桃主要有三重功效。一是猕猴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这一点深受现代女性的喜欢。
二是猕猴桃能够促进小儿大脑的发育,能够起到健脑的功效。三是猕猴桃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体内新陈代谢。
因此,无论是作为餐后甜食还是日常保健,猕猴桃都成为一度成为国人的首选。
除此之外,猕猴桃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附加值”,那就是药用价值。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猕猴桃无论是果实还是植株都具有入药的价值,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猕猴桃的高热国民度曾被当作“贵果”用于人情送礼之中。如果要拜访名人、亲戚,送上精美包装的猕猴桃会让对方觉得受到重视。
“恶果”之由那么,享有如此崇高地位的猕猴桃,为何被冠上“恶果”的称号呢?
原来是猕猴桃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市场很快供不应求。商家为了逐利扩大种植规模,但是猕猴桃的繁殖和成熟是受到季节和温度限制。为了突破这一限制,不良商家采用非正常手段“逼迫”猕猴桃成长、成熟。
在猕猴桃的生长阶段往植株打入过多的生长激素、杀虫剂、营养剂等。虽然此举获得了更多产量,但通过非自然手段收割的猕猴桃在长相和口感上有很大的差异,被敏锐的消费者察觉出来。不仅如此,经过“精心加工”之后的猕猴桃在安全上更是惹人担忧。
猕猴桃“恶果”的缘由,正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干涉自然果树的成长与发育。对此,有大批的消费者反馈买回家的猕猴桃不是个头虚大,就是口感邦硬。这都是不良商家违规添加膨大剂和催熟剂导致的后果,最终将会极大地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猕猴桃就此失去了民心。
变了质的猕猴桃在口味上呈现出塑胶感,一口下去毫无营养可言,全是化学添加剂。另外,猕猴桃在不良商家的违规种植下,失去了原本的保护机制。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腐烂、变黑,甚至长出白色的细菌,其浓臭的腐败气味更是让人望尘莫止步。
“桃坚强”该何去何从?从“水果之王”的宝座跌落,成为人人喊打的“恶果”之后。猕猴桃仍旧顽固地“借壳上市”,流窜于市场之中,因此被消费者戏称为“桃坚强”。但此时的猕猴桃已经身处绝境,不仅口碑崩塌,连肉质、口感、营养都没法保障。难道跨越千年的“仙果”猕猴桃就此陨落吗?答案是否定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猕猴桃作为大自然演化进程中挑选下来的物种之一,其适应能力和价值是无需质疑的。猕猴桃之所以跌下神坛的原因主要在于不良商家的违规行为,破坏了猕猴桃的生长机制,以非科学的手段干预猕猴桃的产量和形态。
再加上丑闻爆出后,整个行业的无动于衷,这才彻底让消费者寒心。
如果行业风气能够得到改善,恢复猕猴桃正常的生长机制,终有一日,猕猴桃还是能够成为消费者的心头最爱。
通过嫁接、扦插、压条、播种等科学的繁殖方式已然能够提高猕猴桃的产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不良商家为了“围猎”消费者,榨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对猕猴桃的生长发育过度干涉,导致猕猴桃泛滥、果质不良。这无疑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的行径。只要人类充分地认识这一点,并加以改正,猕猴桃一定会得到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