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土家苗乡蝶变了的湘西扶贫故事中国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2/9/24 12:28:48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55951.html

《中国日报》7月15日第6版

在中国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湖南湘西这个”老、少、边、穷”、土家族苗族聚居最多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准扶贫,风起苗寨。这些年来按照“不栽盆景,不搭风景”的要求,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真脱贫、脱真贫,湘西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地处大山深处的湘西州共有7县1市,却有7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条艰巨的扶贫路上,勤奋苦干的湘西人不断探索扶贫方法,“依靠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激发村民求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首地十八洞村摸索出“五跟”方法: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让市场主体带着贫困户闯市场。如今,笼罩山寨的贫穷雾霾已散尽,这里人均收入增长7倍。

经历今非昔比的“蝶变”,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深有感慨地总结了湘西精准备扶贫的独有模式,即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这应就是诸多湘西扶贫经验的提炼吧。

群山环抱,山霭缭绕的十八洞村

夯卡村:易地搬迁“拔穷根”产业配套“换穷业”

在湘西北的腊尔山地区,有一个偏远的苗族村落叫“夯卡”,在当地方言中意为“美丽的峡谷”。然而正是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落后,居住在这里的35户家庭几乎被隔绝在大山之中。“这里是湘西最贫穷的地方,也是扶贫难度最大的地方。”叶红专说。

这个小村庄没有路,只能通过一条8公里长的“天梯”进出。对于村民来说,看似简单的日常出行、上学和就医都非常困难。孩子们每天都去镇上的小学读书,来回就需要花去将近四个小时。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只有釜底抽薪!扶贫小组决定对夯卡村35户人实施整体易地搬迁。

年,按照统一选址、统一建设、统一建筑风格,腊尔山台地上修建了崭新的“同福苗寨”集中安置夯卡村村民。这些漂亮的砖房是为35户村民量身定制的,有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两种户型可选,并配备了水、电和4G网络。

富有民族特色的夯卡村易地搬迁新居“同福苗寨”

吴玉发家是该村最后一批搬迁的村民,当扶贫小组到达时,他的妻子龙金凤和母亲龙玉梅已瘫痪了近十年,尽管有子女在外面打工,但他们挣的钱不足以支付两名病人的医疗费用,家中一贫如洗。饱受贫困之苦的吴邦国向扶贫小组表达了迫切的愿望:“我应该搬上去,不搬上去,在这里苦一辈子。”

年6月9日,身有残疾的龙金凤和龙玉梅被扶贫工作队和乡亲们用担架从峡谷中抬出来,搬进了平米、5间房的砖瓦房里。至此,扶贫工作队完美兑现了“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

完成搬迁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为真正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老百姓脱贫不返贫,扶贫工作队围绕搬迁点开发了一系列配套产业。

早在年,工作队就以元每亩的价格将亩(23.35公顷)的荒地流转到村集体,发展起了猕猴桃、黄桃和蚕桑种植,现在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6万的纯收入。年,成立了村办企业酸辣香食品有限公司,将村民们种植的辣椒加工为剁辣椒,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销售量,村民们的收益也自然水涨船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夯卡村优质水稻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五百亩的规模,作为夯卡村现在最大的产业,几乎所有农户都参与其中。

兴旺的产业为夯卡村带来了无限生机,更显著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年,夯卡村人均收入达到元,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冯志伟宋金亮)

隘口村:绿色小产品收获“黄金”大产业

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南吉首市隘口村认为,发展茶叶产业是扶贫工作的关键。

隘口村地处武陵山腹地,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是土壤的富硒带、微生物的发酵带、植物群落的亚麻酸带,可谓茶叶种植的天堂。

这个小村在年曾是省级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全、经济落后。而随着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的推进和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该村在年时已被列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现更被视为“湘西黄金茶第一村”。

忙碌采茶的隘口村茶农

隘口村村委会秘书张智林回忆说:“以前这里以种粮食为主,茶叶种植还很零散。但自9年开始,政策好了,政府会向我们派发茶树苗、化肥和补贴。”同年,隘口村村支书向天顺带头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通过分红保障茶农的基本利益。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隘口村种出来的“黄金茶”香气浓、茶汤澄澈、茶多酚含量高,是绿茶中的上品。在年的湘西黄金茶品鉴大会上,更被近百名茶叶专家和大众评审高度赞扬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我们现在茶叶根本不愁卖!”张智林自信地说。

为确保茶叶质量,合作社制定了标准化的采茶程序,并在技术、秧苗、栽培、肥料、加工和销售方面提供统一指导。吉首确立了“湘西黄金茶”为茶叶产业公共品牌,吉首市茶叶办也为茶农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在黄金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隘口村在年脱贫摘帽,茶农的收入逐年增加,预计到年人均年总收入将超过2万元。“种稻子一亩顶多挣一千块,但茶叶可以从春茶夏茶采到秋茶,那效益可比种粮食高太多了。现在老百姓尝到甜头了,积极性很高。”

隘口村共七百多户村民,目前茶园面积已达1.6万亩,几乎家家都在种茶。马颈坳镇人大主席陈超感慨说,隘口村的村民展示出了一种“向荒山要金山,向荒山要茶园”的勤劳作风。

“黄金茶是隘口村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前是我们的‘脱贫茶’,将来要变成我们的‘小康茶’,把它做精、做细。”陈超说。(冯志伟宋金亮)

菖蒲塘村:科技致富产业兴旺

拥有6个水果科技示范基地、13个省州县级科技示范户、69名中级农技师,这里是凤凰县菖蒲塘村,它已从四十年前的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现在的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5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90%的果农年收入超过3万元。

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唐金生介绍,以前这里的村民种植水稻、玉米度日,人均年收入仅为元,变化在年,由王安全、丁青青为首的一批党员村干,带头走出村子学习技术、引进品种。年种植西瓜、年种植蜜柚、年种植椪柑、年种植猕猴桃……这批“土专家”秉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一步步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依靠科技发展种植业是菖蒲塘村引领村民致富的法宝。湖南省农科院与凤凰县在菖蒲塘村共建了专家工作站,果农可以通过视频、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