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古今朝三暮四意义相差太大源自老翁耍猴

发布时间:2024/8/26 12:13:34   

你们有没有发现,古代有很多的成语,传着传着到今天全部都变味了呢?最近,看到庄子《齐物论》里面引申出来的一个成语叫“朝三暮四”,看完之后发现,这里面的“朝三暮四”跟咱们现在理解的“朝三暮四”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我们现在说的“朝三暮四”是形容这个人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常常变卦,反复无常,而真正的“朝三暮四”,讲的是什么呢?

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位老人,他十分喜欢猕猴,家里面养了两只猕猴,一公一母,整天就围着他转悠,和他一起玩,就跟自己家的孩子是一样的,所以左邻右舍的人称他叫作“狙公”,“狙”就是指猕猴的意思了,狙公跟这个猕猴相处久了,竟然能够相互沟通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猕猴开始下崽了,这时间久了,猴崽越来越多了,没过几年,都达到了十几个了,这一开始,猴子少,喂了水果就是随便吃,可是因为猴子越来越多,吃的就不够分了,慢慢的狙公就开始喂不起了,怎么办呢?

于是狙公就把猴子找来了,跟他商量说,你们现在太多了,我喂不起了,要不咱们今后啊就按数量发放,你们看怎么样呢?猴子说行啊,怎么发呢?狙公说朝三暮四,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晚上给你们四个。

猴子只听懂了狙公前面说的那个三字,一个个就竖起身子对着狙公喊呐发怒。他嫌狙公给的太少了。狙公见着猴子不肯驯服,就换了一个想法,说既然你嫌我给你太少了,那我们就改一改吧,改朝四而暮三?每天早上给你们四粒,晚上给你们三粒,这样总够了吧?

猕猴听到狙公前面说了一个四字,就当成了全天他多得了一个水果,高兴极了,就答应了。那咱们就在嘲笑说,这猴子真笨吧,这3+4,4+3不都是一个道理吗?太可笑了。估计一般人应该都是这么理解的,对吧?

但其实则不然,这庄子要给咱们讲的这个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哲学道理啊,这个哲学道理叫作“齐物”,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到最后,那咱们都是要算总账的。这天下万事万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没有什么区别。就相当于说猴子的果子,每天就是七个,不管是早上晚上各吃多少,它没什么区别,而咱们凡人是看不出来这种区别的,就跟那帮笨蛋猴子差不多。总是对当下的得失精明算计,觉得给得多了你就开心,给得少了就愤怒,这一生都在患得患失,纠纠结结中计算的度过。而在更高境界的人看来,比如说那养猴子的人,这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一样的,不需要争。人要学会算总账,你修的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福祸相依的呀。

人所有的福祸都是自己修来的,你修多少就得多少,不需要去争,这就是齐物思想。所以庄子给我们讲的这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不争的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