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谛听为什么不敢言明真相孙悟空被六耳猕猴打

发布时间:2024/8/30 15:52:27   

“真假美猴王”不是简单的传奇故事。要知道,小说中的六耳猕猴横空出世,突然就冒出了一个和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天下只此一柱的定海神针,一下子也变成了两根,甚至连神通本事都被原样照搬。孙悟空除掉六耳猕猴后,表现也比之前变乖了许多,基本不怎么忤逆唐僧了。

近几年网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真假美猴王之争中,佛祖故意用金钵盖住了真正的美猴王,继而导致假美猴王一棒打死了真美猴王。而六耳猕猴是佛祖安排的替代者,死掉的才是真正的美猴王,最后上西天取得真经的实际上是六耳猕猴。

这个观点很有市场,甚至许多人认为这就是西游真相。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大大背离了原作者吴承恩的精神。要讨论这个问题,咱们还得抽丝剥茧好好梳理一番。

一、玉帝为何束手无策?谛听为什么知而不言?

在小说剧情中,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真假难辨,连与他长期相处的唐僧都一时分辨不出,二人只好一路打到各路神佛那里寻求分辨。一开始是去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默念紧箍咒,但两个人同时头疼,都不像装的。观世音菩萨能力有限,实在看不出两只猴头的区别。

二人又转战天庭。夸张的是,连玉帝与天庭诸神看了都辨认不出究竟谁是孙悟空。玉帝无可奈何,又借助了法宝照妖镜,结果呈现的结果没有任何区别。这下玉帝彻底没辙了,二猴又一路打到了地府。十殿阎罗看到这番架势,无不胆战心惊,一个孙悟空都不好对付,何况一下子冒出两个。

连天庭都处理不了的事,十殿阎罗就更没办法了。好在佛教派去常驻地府的地藏王菩萨麾下有一只叫做谛听的灵兽。谛听趴在地上一听就明白了始末曲直,但谛听根本不敢当众戳破真相,暗示二猴得去找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讨个真相。

这段里有一个巨大的疑点。如果说观世音分辨不出孙悟空是因能力所限,那么玉帝是《西游记》中道行最深的人物,号称享有“无极大道”,修行了足足两亿两千六百八十万年,光天地寂灭轮回就经历了一千七百五十次。玉帝的实力之高,连如来佛祖都自愧不如,但为什么连玉帝也分不清谁是真正的孙悟空?反倒不如地藏王菩萨座下的一只宠物看得清楚透彻。

《西游记》中有许多能力不凡的妖怪用变化术冒充顶替过其他人,但真正的大仙只需要感知到气息就能辨别真假,比如孙悟空就屡屡识破妖怪的变化术,再不济也可以用法宝令其显相。可见想要辨别真假孙悟空并不是依靠法力,更加说明孙悟空面对的情况相当特殊,并不是简单的凭空冒出一个冒充者的问题。

那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实际上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耳猕猴。玉帝不知背后曲直,而且先入为主认为二猴一真一假,于是他只知道催动法力强行分辨,最后自然什么也分辨不出来,殊不知他们的分别其实在于一善一恶。谛听洞察世间万物,辨明了两个人都是孙悟空,而二猴中相对更心怀慈悲、心地善良、佛法高深的就是应该得到帮助的孙悟空。

但他认为感觉事态很严重,根本不是地府能处理的。试想一下,如果谛听坚持挑破真相会怎么样?这个答案对于两个孙行者来说都不满意,他们此时都坚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孙悟空。万一他们扭头棒打地府,地府可就遭殃了。在这种情况下,谛听与地藏王菩萨不得不先基于现实考虑,免得搅乱地府秩序,影响其他生灵。

二、六耳猕猴究竟是什么?

前面说孙悟空其实就是六耳猕猴,这句话恐怕会令许多人感到费解。那么换句话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二心,也就是孙悟空的不同思想的碰撞。而吴承恩也在许多地方暗示了这一点。

比如吴承恩给这个章回取名为“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这句话的意思一体有二心,扰乱了内心世界,难以修行成真正的寂灭。所谓寂灭,就是佛家追求的最高精神状态,也就是成佛。这几乎就是对主题的明示。要知道,一心可以干万事,两心不可以干一事。如来佛祖见到两只猴头打上灵山,当即停止说法,对诸佛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也是在指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是一体二心。

吴承恩对该章回的铺垫也相当巧妙。吴承恩先在前文写道孙悟空杀死山贼,但却惹慈悲为怀的唐僧恼怒。唐僧反倒为山贼祷告了起来,并且在祷文中说道:“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明显是在推脱责任,生怕被孙悟空的恶果连累。猪八戒和沙和尚也在这时推脱责任,说他们俩并没有参与杀人。

孙悟空心中不忿,但不好直接发作,笑着说自己杀山贼也是为了护唐僧取经,唐僧脱不开干系。孙悟空又独自对着山贼的坟头祷告起来,吹嘘自己根本不怕地府怪罪,因为“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

师徒因这件事面和心不和,唐僧心里嗔怪孙悟空过于暴力,孙悟空认为师父不讲理还自私。连猪八戒与沙和尚都因孙悟空一番狂言而萌生嫉妒之心。后来孙悟空又打死了收留师徒一行人的杨老汉的儿子,只因他的儿子当了盗匪。气得唐僧念起紧箍咒,一连念了十几遍,疼得孙悟空倒地哀嚎不已,不断向唐僧求饶。唐僧念罢又将孙悟空赶出取经团队。

就这件事来说,孙悟空确实是有问题的。虽然当山贼盗匪是不道德的,但作为修行人,应该尽可能劝人向善,而不是粗暴的以杀止恶,孙悟空缺乏宽容之心,所以才惹唐僧生气。但这件事上不止孙悟空有问题,唐僧也产生了自私的心思,妄图把自己的孽摘干净。

佛家认为佛应该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但这里唐僧祷告时强调“陈与孙各居异姓”就是心有人相,孙悟空炫耀自己认识各路神仙,地府奈何不了他,就是心有众生相,连猪八戒与沙僧也在祷告时提了一嘴“杀人时没有我们两个”,是心有我相。不难看出取经团队离真正的“寂灭”的境界还差得远,所以后面才会说“一体难修真寂灭”。

这次矛盾过后,孙悟空暂时离开了取经团队,一路奔向落伽山,想让观世音菩萨出面说理。也就在这个时候,孙悟空的二心,同时也是取经团队的二心,顺理成章的诞生了。唐僧身旁又出现了一位孙悟空,也就是六耳猕猴,对唐僧嘘寒问暖,百般照顾,但唐僧根本不领情,气得六耳猕猴一棒打趴唐僧,之后乘云飞去花果山。

六耳猕猴用变化之术让猴子猴孙分别变成唐僧、猪八戒、沙僧,打算自己再组建一个取经团队。这里也是六耳猕猴为孙悟空二心的证据。如果六耳猕猴是天生的猴头,只不过与孙悟空长相相似,那么他根本没有必要也去西天取经,毕竟取经又苦又累,也没法带给自己利益。

而孙悟空是非常想取得真经的,因为他在这一路上惩恶扬善,逐渐感受到了修行的乐趣。更不用说取得真经后,他的紧箍咒就可以摘下来了。六耳猕猴有着同样的想法,不就更加说明他就是孙悟空吗?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六耳猕猴不再信任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他想凭借自己的神通独自取得真经。

而这也是孙悟空本体的阴暗面。孙悟空不止一次嫌弃过师弟们的本事,也看不惯唐僧的优柔寡断。随着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积累了数十章的矛盾爆发,孙悟空的阴暗面开始具现化,所以形成了六耳猕猴。只不过孙悟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还以为来了一个猴头故意冒充他。

三、二心之争,赢得究竟是谁?

二猴找到如来佛祖后,如来佛祖没有直接向众人揭秘真相,而是用隐语的形式告诉孙悟空到底怎么回事,还为孙悟空的二心取名为“六耳猕猴”。所谓“六耳”,其实就是佛教中的六识,即喜、怒、哀、乐、恶、欲。六耳猕猴善听,多听则多心。如来佛祖帮孙悟空制住了六耳猕猴,六耳猕猴旋即被孙悟空一棒敲死。

那么死的到底是不是孙悟空,这个问题,其实不好解答。因为两个猴头都是孙悟空,只不过是反映不同思想的两面,六耳猕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孙悟空在修行过程中不愿意受到过多枷锁控制的体现。

就结果来看,孙悟空并没有堕入魔道,而是选择了成佛。他与唐僧冰释前嫌,互相理解了对方,孙悟空比以前更加克制自己,也更加包容生灵。唐僧比之前更懂得如何直面自己的内心,理解孙悟空有时斗勇也是出于善良、正义。自此双方再无大的矛盾,整个团队也没有了从内部解散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孙悟空在打死心魔后,如来佛祖还许下了:“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莲台就是佛座。佛祖的承诺其实就是提前认可了孙悟空已经有了成佛的资格。此前佛祖从未透露孙悟空有资格成佛,偏偏在孙悟空斩除心魔以后才这么说。

虽然孙悟空不再是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但他成为了大慈大悲的佛。至于如今的读者到底更喜欢哪个孙悟空,那就是各花入各眼的事了。但作者吴承恩明显更欣赏修行成功的佛。

《西游记》的结局中,孙悟空得封斗战胜佛,所谓“斗战胜”,许多人以为指的是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善于斗勇逞能。其实并非如此,“斗战胜”是佛家术语,指的是一个人战胜了自己的内心。孙悟空从一介懵懵懂懂的猴头,到成为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又经历了万般苦难,赢了自己的心魔,逐渐理解了何为真正的佛,还悟出了一个“空”字,终达寂灭的境界,所以才会被称为“斗战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