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明明知道自己是假的,为何六耳猕猴还敢去见

发布时间:2022/8/8 14:33:4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www.centrechina.com/biz/94694.html

西游记里要说最精彩的故事,莫过于“真假美猴王”。

假美猴王就是六耳猕猴,他和真正的美猴王打过多次,两人武艺一般无二,分不出高下。后来,两个又先后找观音菩萨、玉帝、李靖、阎罗王、唐僧等人分辨,除了谛听听出来(但没敢说)外,其余人都不知道。

没办法,两猴子只好去找如来佛祖辨个真假。如来佛祖法术高深,自然能分出来,他不仅看出了假悟空,而且还说出了假悟空就是六耳猕猴,甚至知道六耳猕猴的能力。

如来道:“……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也就是说,六耳猕猴的能力很强,他能听到别人说话,能明察事理,对很多事情都清楚明白,甚至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

既然六耳猕猴如此厉害,又明知道自己是假的,他为何还敢去见如来呢?他不怕如来揭穿他的面目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原著有解答,而且生活中也很常见。

一方面,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二心”

咱们都知道,孙悟空其实是唐僧的心,所以他也叫“心猿”。心脏一直跳动供血,一刻不停,恰如猴子一样,爱窜上跳下,一刻不闲着。

六耳猕猴是是什么呢?也是唐僧的心,不过与孙悟空相反。孙悟空是正义的心、善良的心、诚挚的心,团结的心、勤奋的心;而六耳猕猴是什么呢?是邪心、恶心、急功近利之心,侥幸之心、懒惰之心等。尽管一正一邪,但是二者同时存在。

每个人都是这样,不会有人是纯粹的正心,也不会有人是纯粹的邪心。

所以,只要孙悟空在,六耳猕猴就在,孙悟空去见如来佛祖,六耳猕猴自然也得去见如来佛。他们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正常情况下,其实孙悟空不会有邪心,只是当时取经队伍出了问题。孙悟空打死了一些强盗,唐僧生气诅咒孙悟空,被孙悟空一吓又假意说没事,但其实孙悟空邪心出现了。

三藏见说出这般恶话,却又心惊……行者道:“师父,这不是好耍子的勾当,且和你赶早寻宿去。”那长老只得怀嗔上马。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

可以说,唐僧心里有怨恨,导致孙悟空出现二心,六耳猕猴就此出现。后来,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去见如来,如来佛也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表明了六耳猕猴是二心。西游第五十八回,章回名称也是“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显然,孙悟空是一体二心,二心又无法分离,六耳猕猴自然要随孙悟空去见如来佛了。

另一方面,“二心”中有怒心和侥幸之心

试想,一个人有了邪恶之心,还怎么会害怕什么呢?有句话说得好,“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人如果发怒了,一怒之下可能就会胆子变大,而胆子一大,干啥都不害怕。再加上有侥幸心理,那更是无所顾忌。

打个比方,现实中很多贪官污吏,明知道不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为何还敢贪污受贿?就是因为有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可以逃脱制裁。

六耳猕猴也是这样,即便孙悟空不带他去找如来佛,他自己也会去。沙和尚去水帘洞时,六耳猕猴自己也说过。他要带着唐僧和假的八戒、沙僧去取经,功成之后自己还能扬名立万,受万世敬仰。

现实中,有些人不也是这样吗?干着缺德害人的事,还总是想装好人,做功德,希望世人尊敬他。

其实,我们觉得六耳猕猴知道是假的,这是一种天眼角度。六耳猕猴自己不认为是假的,毕竟他也是唐僧一半的心。在他的意识中,也许他认为自己是真的,对方才是假的。

如果从作者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更简单。

唐僧和孙悟空的二心必须得消灭,这样才能真正成佛。所以,六耳猕猴得到如来那里,只有到了那里,才能被孙悟空消掉。如果六耳猕猴不去如来那,甚至根本不和孙悟空打斗,直接隐藏起来,那后面的故事就没法继续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0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