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天敌 >> BBC再出高分神作,满屏禽兽,野性十
文:点点
BBC特别擅长拍纪录片。
任何题材、任何主题、任何情绪。只要是BBC所出品,都能给观众截然不同的感觉。
《地球脉动》中,每一个生命存在的形式都非常浪漫。《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庄严又有趣,为观众呈现出历史名人的鲜活人生。
今天,点点为大家带来BBC出品的最新动物纪录片,名字叫做《野性都市》
画面一如既往、干净明亮,镜头语言活泼有趣,故事内核也特别深刻。
泰国,华富里。
宗教因素使然,长尾猕猴成为泰国重量级保护动物:肆意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人追捕,没有人捉弄。
渴了,有包装精美的养乐多饮料。饿了,可以跳到菜农装青菜的食物筐中,尽情挑选自己想要的那一颗。所享受待遇级别堪称巨星,生活得滋润。
无独有偶,新加坡的海獭的生活环境也非常优渥:过马路时,车辆会自发为它们让出走道。城市里没有能够威胁海獭生存的事物。最好笑的是,海獭们还特别强势,经常把宠物狗们欺负得汪汪直叫。
如果海獭们也会写日记的话,它们绝对会在日记本上记录:今天又是愉快的一天,开开心心出门,开开心心回家…
豆瓣上,《野性都市》评分高达8.7。
观众表示:从未见过角度这么刁钻的纪录片,看似调侃动物在城市中的有趣生活,实则内核深厚,暗暗询问观众。
“为什么野外动物会生活在城市?”
“城市车水马龙,那么危险。它们要怎样做,才能真正保证自身的安危?”
导演还蛮了解观众口味的。
不是一开始就把这些沉重的思想展露给观众看,而是在有趣的画面中隐喻这些事情。
如开篇时提到的长尾猕猴和海獭。
长尾猕猴吃喝不愁,被城市所尊敬。但,现代化食物也给它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经常患上棘手的疾病。
海獭居住在城市的理由,是因为:原来的家被人们所破坏。迫于无奈,它们只能不停搬家,不停寻找新的生活地点。
刚开始,观众会被对比强烈的画面逗得哈哈大笑:城市建设现代化,小动物们却什么都不懂,因此出现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状况,实在是太可爱了!
慢慢的,随着动物们迁移至城市的缘由展开,观众心情越来越沉重,得以看见《野性都市》所承载的深刻内核。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30年里,城市规模增大了整整3倍,越来越多动物失去属于它们的家园。
为生存,它们迁移至城市。尽最大能力适应城市生活。
长耳鸮就是这样:尝试改变白天休息晚上活动的习惯,学着适应喧闹的城市。
偷偷潜入居民家中的大黑熊让人哭笑不得:它太饿了,没办法在野外找到想吃的食物。
生活环境和人类矛盾的大象最为惨烈,经常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被伤害。
射击大象的人群振振有词:它们身体庞大,太危险了。怎么可能放任它们到农田里来?
殊不知,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过度开垦,大部分丛林变成农田,大象们也不会铤而走险,去未知的地方寻找食物…
《野性都市》承载BBC所有优点:画面干净,镜头语言幽默,切入点也非常有趣,从属于动物「社会生活」的群像镜头出发,把动物拟人化,非常有意思。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见属于动物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勾勒出一个充满纯真的世界。
与此同时,这个故事也非常很沉重。镜头中,很多动物都是等待良久,在夜晚时间段进入城市。
它们一直都知道:城市不属于自己,如果非要去城市中寻找生存资源的话,最好还是在城市居民们都入睡以后。
小心翼翼,害怕被城市居民所驱逐,更害怕被车水马龙夺走生命。这份无助,应该由谁去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野性都市》中所呈现的动物生活现状只是冰山一角。在摄像机未曾到达的地方,有更多属于动物生存的无奈。
深海塑料污染严重,鲸鱼因吞食太多塑料而死亡。森林采伐速度太快,大熊猫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垦和破坏实在是太任性、太严重了。这一现状,必须得到重视,必须找到挽救的方法。
与其说是《野性都市》,倒不如说是《反思都市》。
动物在城市生活的画面再有趣,也无法掩饰其生活方式的无奈。在拯救动物和环境的这条道路上,人类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