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人类的进化史既坎坷又残酷,中途还伴随着非常诡异的偶然因素,想要了解人类进化,需要首先对比一下人猿总科和猴科动物的区别,从外观上可以看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所有人猿总科物种都缺失的那一条尾巴,人猿总科物种尾巴的缺失是那么彻底,以至于从外观上来说,完全看不到一点点尾巴的痕迹,猴科动物有些物种也产生了尾巴的退化,比如短尾猕猴或是山魈,但是它们的退化远不及人人猿总科那样彻底。结合化石记录中缺少过渡性的化石发现,所以猿类消失的尾巴看起来像是一次一步到位的进化,而并不像是鲸鱼下海那样存在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根据分子钟的学说,科学家们可以通过针对现有物种的研究,分析出旧世界猴与人猿总科的物种于-万年前分家,而所有现生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则生活在-万年前,这意味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人猿总科物种的祖先是在这段时间内失去了尾巴。分子生物学上的发现,也得到了考古学一定的佐证,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猿类化石为在坦桑尼亚东非裂谷处发现的猿类化石,化石年代距今万年左右。出土的化石只有一个下颌骨和几颗牙齿,而保存比较完整的猿类化石,当属在非洲大量发现的原康修尔猿,这种猿类生活在万年前的早中新世时期,由于原康修尔猿的分布非常广泛,化石数量众多,所以首批无尾猿猴刚开始出现的时间应该远远早于原康修尔猿出现的年代,大约就是-万年之间。原康修尔猿除了没有尾巴之外,整个外形就像是一只没有尾巴的猴子,除了略微固定的肘关节和增强的抓握力以外,四肢长度基本相同,肩胛骨也并不似人猿总科物种那样灵活,这意味着这种猿类并不会像今天的类人猿们一样采用臂跃的方式在林间荡漾。作为猿类进化树上的基干物种,它们依然像猴子那样采用四足爬行和跳跃的方式运动。那么,一个巨大的问题就出现了,对于树栖灵长类来说,尾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尾巴可以帮助它们保持条约时候的平衡,一旦失去尾巴,则意味着行动力的降低,从而影响它们的取食和逃避敌害,而失去尾巴的好处则比较有限。所以,当年这群带尾巴的灵长类为什么要舍弃尾巴呢?在猴猿分家的万年前,地球刚经历了一轮长期的气温降低,并在-年前迎来了气候的回升,气候的剧烈下降会带来植物减少和大型动物的灭绝,而在气候回升之后,茂密的森林首先回复,为动物的繁衍提供空间,同时带来大量生态位的空缺。由于生态位的空缺以及无尾性状在某些灵长类类群中有着较高比例的表达,才催生出了猿类的出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