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庄子朝三暮四的故事,给后人的三点启发

发布时间:2023/5/29 17:43:39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齐物论》

在庄子的《齐物论》中,有一个老农夫给猴子分橡果的故事,也是成语“朝三暮四”的典故来源。

1、老农夫无奈哄骗猴子

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个老农夫,家里养了一群猕猴,这些猴子食量挺大,要消耗许多橡果,于是,农夫每天都会去树林里采果子。

平时,他都能够给猴子们提供足量食物,这天却不知为什么,收获的果子特别少,他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仍然没有能找够。

无奈之下,他只能耍了个诡计,哄骗一下猴子,他对猴子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分橡果,早上分三个,晚上分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觉得吃亏了,一个个都气呼呼的样子。

于是他又说:“那么,跟你们协商一下吧,我稍微退一步,早上分四个,晚上分三个。”猴子们没有领悟过来,感觉沾光了,转怒为喜。

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猴子自己的心理作用罢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三点启发:

2、第一点启发,人不会永远一帆风顺

任何事物数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获得。

如果我们像老农一样,相当于是老板,橡果就是他的收入,就算平时收入很稳定,随时得到,也不可掉以轻心。

生活有很多不确定性,会因为某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收入受阻,甚至会下降,哪怕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像猴子一样,依赖于他人,需要通过别人的施舍或给予,才能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资,那么必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可能还会遭遇一些的欺骗。

这时候,除了保持好心态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3、第二点启发,沾光和吃亏往往都是相对的

无论是名和实都没有亏损,果子的总数也就这么多,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猴子之所以一开始愤怒,后来又欢喜,只不过是心理作用得到了顺应,感觉自己沾了光而已。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自认为赚到一些小便宜,深入看去,结果并没有区别。

甚至有时候明明是亏了,却在别人口舌忽悠之下,自己感觉好像是赚了,这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去看透,而不是凭感官或直觉去看待。

如果仅仅是凭心理作用去判断一件事,那么,失败恐怕是必然的。

4、第三点启发,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同样重要

聪明的人,如果要调和是非之争,那就一定要保持自然的均衡,各得其所。

从一个角度来说,当一个人付出的没有超出自己预期,没有造成过多损失,他的心里会觉得比较舒畅。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尽管收获是一样的,但收获的早晚、多寡、快乐程度可以有所变化,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定补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给他更多物质补差,也能让他心里得到一种舒服感和宽慰感,也同样是一种激励。

这就是精神激励的作用,与物质奖励同等重要。

结束语: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只是变换了个位置,却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看来,老祖宗的智慧,真可谓博大精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8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