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六耳猕猴敢见如来佛,他哪来的自信看孙悟空

发布时间:2022/8/9 10:21:16   
北京较好的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125758.html

六耳猕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实质上暴露出它自负的一面,但同时它作为孙悟空的一个分身,又表现出悟空行至半途之中,又想成佛又不愿保唐僧的矛盾心理。

六耳猕猴的自信从哪里来?

六耳猕猴敢与悟空试比高,说明他本身是非常自信的,那么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呢?笔者认为来自于他的出身。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六耳猕猴不在五仙之列,亦不在五虫之内,他属于四猴混世的一种。巧的是,孙悟空也是其中一类,属于灵明石猴。也就是说,从本源上他俩属于同宗兄弟。四猴混世从出生之日起,自身就具备了相当庞大的功能。比如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而六耳猕猴则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不在十类之种,出生之后就拥有强大的功能,这正是他们自信的源泉。孙大圣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先是开发了水帘洞,有了容身之处。之后又远渡重洋拜师学艺,学成之后,把天上地下都翻了个底儿朝天,还放出狂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那么孙大圣为何就不知道低调一点呢?这也是由他的出身决定的,天生自带光环,再加菩提老祖点化,犹如大鹏展翅,随时想着一飞冲天。后天自身能力的增长,并不能改变他的本性,本性就是张狂的,不受约束的,自由自在行走于万物之间的。而这种本性在有秩序的地方是很难被容忍的,天上、人间乃至地府都是讲秩序有尊卑的地方,如果悟空不改变,又要在其中生存,那么在这些人眼中,他就是一个异类,一个自负而又狂妄的家伙。

于是,便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想要驯服他,但他的本领实在太大了,又天生睿智,除了如来佛祖,没人能压得住,但如来也不能天天都看着他,或者将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一直拘押到死,这也不符合佛教渡人的教义法则。于是,才有了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磨难来改变他的世界观,最终修炼成佛,懂得了也必须要遵守的世间法则。

同理,作为同宗的六耳猕猴,与悟空的本性也是一样的,一样的本领在身,一样的张狂,一样的自负。在小说中,他打晕唐僧,拿了行李和通关文牒就占领了水帘洞,成了山大王。在反复诵读了通关文牒之后,他也决定上西天取经,成佛后被世人万代传名,正如当初悟空想当皇帝的想法,都是自负的表现。

既然都有自负的毛病,必然也要付出自负的代价。当初悟空为了一统天上地下,闹得天上地下不得安宁时,受到的代价就是陪着唐僧历难取经。而六耳猕猴也想成佛取经,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不惜幻化成假悟空,才有了与孙大圣大打出手的戏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事儿悟空是不会答应的,于是二人打得难分难舍,难辨真假。

当初制服悟空的是如来佛祖,这次暴露出六耳猕猴本象的人还是如来。这说明如来是四猴混世的克星,再来另外两只,也一样得请如来出山。但正如孙悟空当年一样,在如来未出现之前,他几乎没有遇到对手,一路逍遥自在。当如来出现时,因为自负大圣已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才会上如来的当,跳上他的手掌心,栽了大跟头。

六耳猕猴也是一样,他与孙悟空的较量都难分胜负,自认也是没有对手的主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来竟然知道他的底细,当下把他戳穿了。他的心理防线最先溃败,马上感到了害怕,“毛骨悚然”。他的破绽一出,悟空便立即抓住机,最终将其一棒打死。

可见,六耳猕猴之所以敢去见如来,也如当年悟空敢跳上如来的手掌心一样,都是自信过度,自负的结果。那么六耳猕猴为什么不幻化成别的物种,非要幻化成孙大圣呢?笔者认为,六耳猕猴出现是有寓意的。

六耳猕猴出现的寓意?

《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是非常精彩的,在小说中,作者也用了整整三回来记述这个故事。六耳猕猴出现的时机很巧妙,孙悟空前脚被赶走,后脚他就来了,可以说他是趁虚而入,他的出现代表着孙悟空取经路上的再次动摇。

齐天大圣之所以去取经,这是他与仙界妥协的结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所以,打心底里,他是不愿意去帮助一个凡人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来救他,他很感激,但一旦他们之间出现矛盾时,孙悟空的第一处理方式还是按照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以本我野蛮的方式处理问题。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第十四回)

比如,第十四回,悟空将六贼打死后,遭到了唐僧的斥责,于是他一气之下便跑了。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取经队伍,是他主动退出的。此时他的行为如同小孩子一般,一不高兴就要撂挑子,再加上他一身本事,凡人唐僧根本无法管教他。

那么如何制止他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呢?只能来硬的了,所以有了头上的紧箍,而钥匙则掌握到唐僧手中,这样一来,用强制的约束法则才把孙悟空给控制住。

孙悟空一身本领,与凡人唐僧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降魔打怪方面,悟空肯定是高手,但妖魔也不傻,要吃唐僧肉,他们也使出各种办法,经常幻化出各种场景,企图骗过取经师徒。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是悟空与唐僧冲突最严重的时候。比如第二十七回,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次生气的是唐僧,同样是说他乱杀生,要把他撵走,这是悟空第二次离开取经队伍。不过这次悟空是不愿走的,为什么有机会让你走了,你又不愿意了呢?这就是教化的结果,说明唐僧和磨难对孙悟空的确有教化作用,悟空的世界观正在发生变化,他已经能够用自我来控制自己了。

如果说,悟空第一次离开是他的本我在作祟,那么他的第二次回归就是超我对他的召唤,他已经进步很大了。

孙悟空是取经队伍的头号主力和业务骨干,但他的这份工业干得实际挺委屈的。在降妖之后,他得到的不是八戒的挑唆,就是唐僧的责骂,可以说干着高风险的工作,受着最低级别的待遇,他的赤胆忠心换来的是无情的打击和满腹的委屈。

这种出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处境令孙悟空非常恼火,也十分痛苦。在六耳猕猴出现之前,正好赶上了悟空第三次离开取经队伍,也是因为打死了人,受到了唐僧的驱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了。

但他这次没回水帘洞,而是去找观音评理去了。他没回水帘洞,说明他没想过要真的离开队伍,但他对唐僧的言行的确十分恼火。于是六耳猕猴就出现了,幻化成孙悟空的模样,做了一系列忤逆的行为。

这些行为实际上也是孙悟空的“本我”想做的,但他用“自我”控制住了自己,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去释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如六耳猕猴一般真的去暴揍唐僧一顿,以此来泄愤。

同时,他们都受到超我的呼唤,他们都想要前程要成佛,那么就必须要取经,因此才有了另外一支由六耳猕猴组建的假取经队伍的出现。

笔者想说的是,六耳猕猴的行为正是悟空本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一系列的对打,实际代表着自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当自我难以调节这种矛盾时,就需要外界的介入,这个介入者就是如来。

六耳猕猴出现的寓意是什么?孙悟空三次逃离的原因就是答案

在如来的帮助下,悟空看清了自己的本象,只有将本我牢牢关起来,才能坚定他取经的信念,所以,最后由悟空亲手打死了六耳猕猴。因此,笔者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一个分身,行至半途,困难重重,想成佛又不愿保唐僧的矛盾心理,导致他取经的信念受到动摇,唯有控制住本我,才能实现超我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0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