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习性 >> 西游记中的谛听,不敢当面指出谁是假大
地藏菩萨的谛听,为什么不当面指出美猴王的真假?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弄清楚六耳猕猴到底是什么来历。
随着阴谋论的流行,像“被打死的是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是六耳猕猴”,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其实大错特错!
假悟空到底是什么身份,《西游记》原著中早就说得明明白白。原著第58回的标题为:“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这还不够明显吗?
如果你觉得这仍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下面一条一条给你分析。
第一,出事地点
师徒四人遇到强盗后,孙悟空将这伙二三十人的强盗打死,导致唐僧大怒,赶孙悟空走。孙悟空离开后,六耳猕猴将唐僧打晕,并抢走了行礼。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这座山是属于强盗的地盘,绝对不会有妖怪的。
因为妖怪的领地感非常强烈,它们容不得有别的妖怪或者人类共处一地。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这里有了一伙强盗,那么肯定不是妖怪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这里没有妖怪。
既然没有妖怪,就证明六耳猕猴不是来自此地,而是突然冒出来的,那么它来自哪里呢?
第二,行为特点
1、外形上
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一模一样,三界无人能分辨,天庭的照妖镜也不行,都就连唐僧、八戒、沙僧这三个整天与孙悟空朝夕相处的人也分不清。
金箍棒、紧箍是三界独一无二的宝物,六耳猕猴不但有一根金箍棒,念起紧箍咒,它也抱头喊痛,奇不奇怪?
2、性格上
六耳猕猴要比孙悟空暴虐的多,唐僧因为不喝它送的水,轮棒就打,要知道孙悟空就连骂唐僧都很少用重口,跟别提打了。
打完唐僧后,六耳猕猴抢走了行礼。沙僧去花果山寻孙悟空时,见六耳猕猴正在读通关文牒,更是对沙僧说,要独自去西天取经,并让猴精变了一伙假的取经团队。
可见,六耳猕猴对取经是有执念的,或者说,对灵山的佛位是渴望的。
强盗占据的山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猴子,它不吃唐僧肉,害怕紧箍咒,想独自去西天取经,怎么看都是孙悟空的翻版。
从这两点分析得出,六耳猕猴根本不是别人,正是孙悟空,准确的来说,是孙悟空的分身!
大家看《西游记》的时候,一定不要思维固化,觉得孙悟空一定是捉妖的,别忘了,它也是一个妖怪,一个有傲骨,神通广大的大妖。
所以,真假美猴王这一段,根本没有六耳猕猴,都是孙悟空一个人搞的鬼。长时间被唐僧肉体和精神上折磨,闹出这一出,就是想泄愤。
原著用“二心”来描述六耳猕猴,是非常恰当的。只有孙悟空除去二心,才能保证唐僧西天取经的成功。
整本《西游记》,看似是唐僧历经磨难拜佛求经的过程,实际上,考验的都是孙悟空。
唐僧表示“身”,悟空代表“心”,八戒则是“欲”,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灭欲修心的过程。
说《西游记》是一本修行之书,一点没错!
分析出了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就能理解地藏菩萨的谛听,为什么不当面指出谁是真大圣,谁是假悟空了。
1、实力不允许
真假孙悟空打到冥界背阴山的时候,吓得满山鬼怪躲躲藏藏,慌得那十殿阎王急点阴兵,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等真假孙悟空走了后,地藏问谛听,为什么不当面说破?
谛听回,如果当面点破,两妖怪肯定会大闹地府,仅凭地府的实力,根本擒拿不住。
既然打不过,只好忍着。
2、少管闲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是如来的安排,如今出来这档子事,自然要由如来去管。
原著中,地藏问谛听:“似这般怎生祛除?”
谛听言:“佛法无边。”
地藏早已省悟。
谛听这招实在是高,颇有某些无德医生推卸责任的意思:这病我这看不了,医院。
“省悟”这两个字用得好,一方面是表示地藏明白了真假美猴王的真相,另一方面是懂了孙悟空的计策。
孙悟空什么计策?
孙悟空的脑子好使着呢,经过真假美猴王这一闹,让他从一个受害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当初观音度化孙悟空的时候,只是让他保护唐僧取经,以此进入佛门,有机会修成正果,没有做任何承诺。
不同的是,度化沙僧时,观音是答应取经后,让沙僧官复原职的,虽然后面没有兑现承诺,但至少说了让人放心的话。
取经之路走了一大半,眼看就到了收取成果的时候。这个时候,唐僧三番五次地赶孙悟空走,孙悟空能不急眼吗?
为了修成正果,孙悟空不得不想办法自救。所以,他弄出了一个分身,先打了唐僧出口恶气,然后,从南海闹到天庭,再从地府闹到灵山,弄的三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孙悟空这不是闹事,这是告诉大家自己有多冤,劳神费力地保护唐僧,不但没落着好,还被赶了出来,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经过这么一闹,孙悟空不但回到取经队伍,更得到佛位的承诺,以后取经的路上,唐僧对他的态度更是好了很多,紧箍咒都没念过。倒是唐僧白挨了一顿揍,还让三界知道了他迂腐的性格。
这里,我建议大家读一读《西游记》原著。因为看《西游记》影视剧和读原著是不同的,影视剧都做了改编,而原著中的一段描述,甚至一句话都有深意。
这倒不是咬文嚼字,而是作者的伏笔。就像作者在章节的题目中,已经点明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二心,还有很多人说被打死的是真悟空,这不是胡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