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天敌 >> 古籍中的萌兔是什么样天一阁创意沙画为
江南游报融媒体1月22日宁波电(记者陈冲通讯员王伊婧编辑江南)癸卯兔年至,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认为是祥瑞之兽,颇受百姓的喜爱。你知道兔子在古籍中是怎样的形象吗?农历新年第一天,天一阁发不了一段创意沙画短视频,带大家看看古籍中的萌兔。
03:47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有载,兔为“兽名。象踞,后其尾形。”意思是说“兔”的字形就像一只蹲着的兔子,后面露出了尾巴的形状。
晋代傅玄所作《拟天问》中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相传月亮上有兔,浑身洁白如玉,称作“玉兔”。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南北朝《木兰诗》中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名句,是指雄兔的脚毛蓬松,雌兔的眼睛眯缝着,安静的时候就用这两个特征来区分雌雄。可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兔奔跑起来的时候,哪里还能分辨得清雌雄呢?“扑朔迷离”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唐代释道世所撰的《法苑珠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僧人,长居山林中以水果为食,山林四兽狐、猕猴、獭和兔,每天在僧人处听经说戒。山林野果食尽,僧人欲云游四方。于是兔子发心起念想持身供养,自己跳入火中给僧人食用,不想火即刻熄灭。僧人被兔子的献身精神打动,自留山中,继续讲经论道。
北宋陶谷所著的《清异录》记载,有僧人诵经时,忽然有一只紫兔闻声而来,自此不肯离去,跟着僧人一起坐卧起行、听经坐禅,饥餐菊花,渴饮清泉,僧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菊道人”。
明代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讲述了兔子的来历。姬昌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敦厚仁爱的孝子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觐见纣王,不料被妲己所害,做成肉饼送给他的父亲吃下。姬昌回到西周的土地,张口吐出三只小白兔。这便是文王吐子的故事。
兔子生性机敏,温顺平和,有着长寿、吉祥、多子、兴旺的美好寓意。新年福兔来敲门,愿您平安吉祥、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