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天敌 >> 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在猕猴种组进化溯源研究
年11月24日,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研究员等团队完成的论文《Comparativegenomicsrevealsthehybridoriginofamacaquegroup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一个猕猴种组的杂交起源》被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Advances(科学进展)》接收。该论文从比较基因组学和表型学研究上证实普通猕猴、藏酋猴、食蟹猴、熊猴、狮尾猴等起源进化关系,并验证狮尾猴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广州动物园陈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亚江参与此项研究。
猕猴属是亚洲分布最广、物种数目最多的灵长类动物(图A),同时它们也是最常用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猕猴在新冠肺炎研究和疫苗研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猕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猕猴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猕猴物种间的进化认识上还存在较大不足。本研究中,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等国内外25家研究单位对猕猴属物种进行了研究,利用时下前沿的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组装并发表了10个新的、高质量的猕猴参考基因组,这些基因组涵盖了猕猴属各主要进化类群。通过基因组进化分析还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1.发现并报道了灵长类动物中一个罕见的“杂交成种”事件(图B),该现象仅见于鸟类、鱼、蝴蝶等少数几个例子,而在灵长类动物中是首次报道,为研究该事件提供了基因组范式;
2.杂交种“食蟹猴种组”在形态特征和基因上存在明显的杂交痕迹:例如其第二性征的性皮是红、但不肿,区别于其杂交亲本的性状(图C);
3.该项研究报道一个新的可以感染HIV(人艾滋病)的猴种:狮尾猴,它是除北平顶猴和南平顶猴之外第三个目前已知可感染HIV的灵长类(图D),这为我们寻找新的艾滋病模型动物提供了新的信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