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 >> 猕猴的习性 >> 儿时天不亮就去捡,做成豆腐很好吃,如今越
以前的童年时光,讲究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想要吃零嘴?很简单,自己去山中寻找野食野果。若是运气好能碰上一些好的食材,还能将溜儿打包回家,让一家人都能吃上一顿美味。
笔者小时候,除了类似于桑葚、树莓、猕猴桃、八月炸等野果子,还经常去捡一种名为苦槠子的野果。
在那个年代,爱吃苦槠子的人可多,自己想要捡一麻袋,就得赶早。
瞅着季节一到,先去踩点观察几天野果的生长进度,估摸着时间差不离了,就起个大早,天不亮便带上家中的麻袋去捡。
捡来有什么用呢?
当然就是做成豆腐啦。
苦槠子的介绍相比较居住于北方的朋友,对于苦槠子的存在,南方居民应当知道得更多。
苦槠子是苦槠的果实,是一种坚果,外貌与榛子颇为相似。
有关苦槠的形态在《中国园林植物彩色应用图谱》中有详细描述。
“树冠圆球形。树皮暗灰色,纵裂。小枝绿色,无毛,常有梭沟。叶长椭圆形,长7~14cm,中上部有齿,背面有灰白色或浅褐色蜡层,革质。雄花序穗状,直立。坚果单生于球状总苞内,总苞外有环列之疣状苞片;果实成串生于枝上。”
苦槠最高能达到20米的高度,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各个地区,通常生长在一千米一下的山地中。
每年的5月都是苦槠树的花期,而10则是苦槠子成熟的时间。
到了秋冬季节,树上成熟的苦槠子就会挨个掉落下来。
住在周围的居民在这个时节,就又能多一道美食享用了。
早在明朝,李时珍便在《本草纲目》中记下了苦槠子的存在。
“槠子处处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数抱,高二三丈。叶长大如栗叶,稍尖而厚坚光泽,锯齿峭利,凌冬不凋。三四月开白花成穗,如栗花。结实大如槲子,外有小苞,霜后苞裂子坠。子圆褐而有尖,大如菩提子。”
而在唐代的《橡叹》中,诗人皮日休也曾将苦槠子认作橡子,创作出“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怄怄黄发,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眶,几曝复几燕,用作三冬粮……。”
好吃的苦槠豆腐在将苦槠子加工之前,需要将苦槠子放在水中浸泡一天,将其中的单宁酸全部浸泡出来,如果不这样做,苦槠子中便会有着难以除去的苦涩味。
在浸泡之后,还需要将苦槠子放在太阳光下晾晒一段时间,直至它自然开裂,剥除果肉,还需要将果肉不断清洗,每天换水(十五天左右),一直到漂洗出来的水不再泛黄的程度才算完成。
接下来就是正常的豆腐制作过程了,将其打碎成粉末,做成浆液,然后不断加热至成糊,糊状物的黏稠程度,需要达到挂在锅铲上不会轻易掉落的程度。
最后将糊状物装入模具,冷却成型,好吃的苦槠子豆腐就做成了。
这种豆腐,无论是煎炸烹炒,亦或者用于煲汤凉拌,做出来都十分美味。
苦槠豆腐已经被评为“石台县十大特色美食”,而当地的楼前村也被誉为“苦槠豆腐之乡”,每年都会产出斤40万斤的苦槠豆腐销往全国各地,作为一种传统美食,苦槠豆腐也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和《中央卫视》报道并推广。
苦槠的现状如今的苦槠子已经脱离了曾经的野果身份,加入了经济作物大军,帮助产地农村脱贫致富。
市面上的苦槠子粉末,一斤的价钱在50-60元之间的价格,而当它制作成成品之后,更是能够卖到百元一斤的高价。
除了食用价值之外,苦槠粉还是天然的爽身粉,用在小宝宝身上,能够起到爽身的功效。
而食用苦槠子做成的食物,也能够有着消炎祛毒的作用。
将苦槠粉与白开水混合,就能够得到一碗褐色的苦槠糊,虽然看起来十分像黑暗料理,但是入口却甘甜又顺滑,十分好吃。
当然啦,苦槠豆腐做出来的美味才是最好吃的。
从古代的典籍中能够看出,古时候很多人还用苦槠豆腐来治病,这一点在现在的中医中也有迹可循,将苦槠豆腐与目鱼、蚕豆,以及刀叶肾一起熬煮,就能够起到益气补肾的作用。
总结苦槠果时笔者的童年,想必也是很多人的童年。
如今市面上有着许多苦槠的加工品在流通,这无疑让很多人补足了多年没有吃到苦槠豆腐的遗憾。
只不过,现在苦槠豆腐的市场还是太小,甚至很多人对于苦槠还不甚了解,这无疑阻挡了苦槠的推广脚步。
希望类似与苦槠豆腐这样美味又营养的传统美食,能够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